刺梨生产实用技术
(一)育苗技术
刺梨的枝容易发生不定根,用枝条扦插容易生根成苗并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成本低,因此生产上多采用此法。而用种子播种进行实生繁殖的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变异,生产上不宜采用。由于剪取枝条方便容易,因此刺梨的扦插繁殖主要是用枝插的方式,其方法如下:
一、苗圃选择与准备
苗圃地选择要求平缓、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厚度60 cm以上,pH值5.5~6.5的壤土为宜。之前已经作过刺梨的苗圃地土壤,不宜再作刺梨苗圃,或经过土壤消毒之后再用。扦插前将苗床的土壤深挖、作厢(高畦)、整细、浇透水(也可加低浓度水溶性肥),然后用防草地膜覆盖备用。为方便管理,一般畦宽1~1.2 m、高20~25 cm、中间留宽30~35 cm步道。
二、绿枝扦插
秋季比夏季扦插的成活率与发根率高。在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从结实良好、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母株上剪取生长充实健壮的当年生枝,剪成10~15cm左右作为插条。插前用30~50 mg/kg的ABT生根粉溶液将插条基部浸泡1~2小时,可明显提高成活率。扦插深度为插条顶部高于土面1~2 cm即可,株距8~10 cm、行距10~15 cm。扦插后应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和除草,成活后可适当喷施尿素等以促进苗木生长健壮。
三、硬枝扦插
春、夏、秋三季都可进行硬枝扦插,但以春季发芽前和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为宜。扦插时选生长健壮的1-2年生枝作为插条,插前须用30~50 mg/kg的ABT生根粉溶液将插条基部浸泡1~2小时。扦插方法和管理与绿枝扦插相同。
(二)刺梨栽培管理实用技术
一、栽植技术
刺梨的栽植时期最好在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以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上旬之前为宜,一般12月为最佳栽植时间。为便于今后管理,平地果园株行距建议2.5 m×4 m或2 m×4 m,每亩种植67株~83株;土壤条件差时,也可适当密植(如2 m×3 m或2 m×2 m)。选择山地或丘陵地作为园地时,应整水平梯带,以免水土流失。为保证能达到早果、丰产,定植1个月前应整理好水平梯带、挖好定植穴,定植穴规格一般为80 cm×80 cm×60 cm;每穴施腐熟过的农家肥15~20 kg,先将腐熟农家肥施放于穴底,然后回填土壤至高于地面10~15 cm。这样,农家肥可在穴内继续腐熟1月。之后将苗栽植与穴内,整理好树盘,充分浇足定根水。
二、肥水管理技术
(一)施肥技术
1、施肥原则
适时满足刺梨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建议刺梨园每年施基肥1次,追肥12次。
基肥是较长时期供给树体多种养分的基础肥料,以腐殖酸类肥料、堆肥、厩肥、圈肥、粪肥等有机肥料为主,一般以腐熟的畜禽粪便等农家肥较好,也可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商品有机肥。每年采果后尽量早施和施足基肥对于及时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和次年的花芽分化、生长结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是刺梨园周年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基肥的施肥时间一般为10-12月份,尽量提早。基肥施用量可视树势、土壤及管理水平确定,一般每株不少于10 kg农家肥(或有机质含量相当的商品有机肥、生物肥等),并适当配合0.51 kg的N、P、K均衡的复合肥。
2、追肥施用
定植后第1年至第2年,每年2月-3月份, 每株可追施尿素150g-200g;从第3年起,每年可分别在2-3月和6月-7月,每株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50g-50 g两次;有灌溉条件的刺梨园,提倡追肥液体肥或采用肥水同时施用的肥水耦合方式,有利于树体吸收并提高肥料利用率。由于6-7月温度高、湿度大,如果土壤或肥料中含N量较大时应注意白粉病的防控。
3、施肥方法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环状施肥、穴状施肥或条沟施肥等方式,为节约劳动力成本,一般幼树采用环状施肥,成年树采用穴状施肥或条沟施肥较好。
(1)环状施肥:一般幼树或树冠较小时采用此法,即在树干周围沿着树冠外缘,挖一条深20-40 cm左右的环状施肥沟,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和土壤拌匀后覆土并整理好树盘。如果是农家肥,施肥沟可适当深挖,且施肥沟的位置应随树冠的扩大逐年向外扩展。
(2)穴状施肥: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干周围沿着树冠外缘挖46个分布均匀的小穴,宽、深规格可为20 cm×20 cm,将肥料施入穴中埋好即可。由于减少了挖土量,因此可节约劳动力成本。
(3)条沟施肥:在成林果园的两株之间挖沟施肥,长度约为树冠直径大小,沟的深度及施肥方法和环状沟相同。每年的挖沟方位进行轮换,可同时达到松土的目的。
(二)土壤管理
幼龄刺梨园提倡间作,以降低夏季高温致使土壤水分蒸发。间作作物要求植株矮小、不具攀缘性、不与刺梨争光;生育期短,与刺梨的需水临界期和吸收养分的高潮错开;最好能提供较多该果园土壤缺乏的营养元素,并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病虫害少,与果树无共同病虫,尤其不能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适应性强、耐荫、耐踏压、枝叶产量高等。生产上考虑豆科绿肥作物如大豆、绿豆、花生、豌豆、苕子等为宜;药用植物应选植株矮小、根系浅、需肥水少、对果树影响小的种类;还可选择马铃薯、萝卜等块根、块茎作物或叶菜、根菜类蔬菜等。
成龄刺梨园也可采用间作适宜作物、生草或进行覆盖等土壤管理方法,且每年结合基肥施用时深翻扩穴改良土壤1次;此外,应根据果园的具体情况每年对树盘进行中耕除草12次,全园割草23次,以减少杂草对水分、养分的消耗。果园覆盖即在树冠下或行间覆以杂草、桔杆、地膜等,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和增加土壤有效态养分极为有利。果园以覆草最为方便,覆草厚度约5-10 cm,覆草会因逐年腐烂而减少,因此要不断补充新草,不同果园可根据土质情况就地取材。防草地膜也在生产上逐渐推广应用,在减少劳动力成本、保持土壤水分及改良土壤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果园覆盖不同材质、不同厚度、不同颜色的地膜还对改善树体内膛光照、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等均有积极作用,今后应加强试验推广。
(三)水分管理
刺梨原产我国南方多雨湿润地区,属喜湿植物,抗旱力弱,在雨量较少的干旱地区,刺梨的生长发育状况远不如多雨湿润地区。我国野生刺梨的分布区,年降雨量大多在1100mm以上。我省野生刺梨也多分布于河流和水塘沿岸,或田坎路边等土壤含水量较多的地方。在湿润环境下,刺梨植株生长健壮,枝多叶茂,高产,果大质优。土壤干旱胁迫使刺梨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使刺梨叶内营养元素含量减少,说明干旱对刺梨的光合作用和植株的营养状况都有不良的影响。栽培或野生条件下,凡在土壤干旱及空气干燥的地方,刺梨生长较弱,叶易枯黄脱落,结果也少,且果小涩味重。刺梨的耐湿力较强,即使在较潮湿的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结实。
我省虽然雨量充沛,但季节性的降雨不均往往导致春旱、伏旱的发生。刺梨根系分布浅,抗旱力弱,干旱胁迫会严重抑制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结果,降低产量和品质。刺梨在开花期和幼果发育期(一般3月-5月)、果实膨大期(一般7月)对水分有较高的需求,此期若发生干旱应及时灌溉,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喷灌或滴管。可根据不同土壤的持水量、灌溉前的土壤湿度、土壤容重、要求土壤浸润的深度,计算出一定面积的理论参考灌水量(如下),并结合生产实际中的树龄、物候期、间作物情况以及光照、温度、持续干旱时间等环境因素酌情增减。
灌水量=灌溉面积×土壤浸润程度×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灌溉前土壤湿度)
三、修剪技术
(一)适宜树形与树冠结构
刺梨属于丛生灌木,因此生产上可以因树造型形成自然丛生圆头形树冠,不仅整形容易,而且树冠形成快,进入盛果期时间短,后期修剪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明显。该树形无主干,从基部着生4-5个主枝,自然斜生,均匀分布空间,形成自然丛生状的圆头树形。树冠内部枝条互相不交错或过密,通风透光。此外,生产中也可采用单主干圆头树形,除保留单个主干之外,其它技术要求类似。
(二)修剪时间
修剪时期以落叶后的冬剪(一般每年11月-12月进行)为主,同时辅之以生长期(夏季)的适量疏剪、抹稍等。
(三)幼树修剪
以轻剪为主,以培养树形。重点通过疏剪以选定和培养主枝、副主枝,主枝过多适当疏除(自然丛生树形在各方位均匀保留4-5个),其它枝梢作为营养枝尽量保留不剪,以促进树冠生长。
四、果园除草技术
刺梨园全年需除草23次,尤其应该保证树盘范围内干净,以减少杂草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果园除草技术一般包含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及覆盖式物理除草等方法。由于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存在生态环境污染及药害风险,一般不提倡;人工除草虽然成本高、效率低,但目前仍是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最为安全有效的除草方法;地膜、秸秆覆盖和生草栽培能有效控制杂草,还能改善土壤水热条件,今后应加强在刺梨园中进行筛选试验和示范推广。比如,经贵州大学安华明等试验发现,秋冬季采用银黑双面防水膜覆盖,具有增加土壤含水率和介电常数、促进开花坐果等的作用,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除草成本。所以在刺梨生产栽培上选择银黑双面防水膜进行果园覆盖能有效增产、节本、增效。
但传统塑料膜、编织地布、无纺布、毛毡布等都是不可降解的产品,不可避免地存在残膜清理难、影响生态环境等缺点。而生态防草布采用环保可降解材质制作,是一款功能完整的防草布,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应是今后果园管理的有效方式和发展方向。
(四)结果树修剪
重点在于继续塑造和维持合理树形并注意树体更新,平时修剪时应尽量多疏剪少短截。
盛果期应保持枝条分布均匀和防止树冠内堂密闭,修剪时疏去过密枝、病虫枝、细弱枝、交叉枝等,尽量选留健壮的1年生枝条培养成结果母枝,同时培养结果枝、保留辅养枝,稀密适度,维持树势均衡。修剪时期以落叶后的冬剪为主,尽量多疏剪少短截,否则反而会刺激新枝产生和徒长,导致树冠中上部密闭;在生长旺盛的果园尤其应加强生长期(夏季)的抹稍和过密枝、当年生徒长枝的疏剪工作。
结果多年接近衰老的果园,应注意进行树冠的更新修剪。刺梨树体容易通过抽生徒长枝形成大型结果母枝并在次年结果,因此回缩更新修剪可促使刺梨抽生徒长枝的数量增多,从而更新树冠和促进徒长性结果母枝形成,使修剪后树冠得以快速恢复。修剪时树冠基部抽生的强旺枝要尽量保留,作为老结果母枝的更新枝;而树冠中下部过于衰老的结果母枝要剪除。对衰老严重的多年生枝可进行重短截,促使其基部萌发抽生强枝并成为新的结果母枝。生产上为保留持续结果能力,可以对多主枝的树形进行轮换回缩更新修剪。
(五)省力化修剪技术及效果
由于刺梨树冠形成和生长较快,如果前期的整形工作不到位或者没有做到每年修剪,可能会迅速导致树冠内膛密闭,产量和品质急剧下降,病虫害加重等严重问题,并对之后的树体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加之枝条有刺,整形修剪的动力成本会成倍增加。为此,贵州大学刺梨团队经过多年试验,开发出一种半机械化的省力化修剪技术,大大降低修剪难度、减少修剪时间和节约劳动力成本。该技术简单易懂,即使非专业管理者均可快速掌握。
修剪技术要点:在秋冬季节对于多年未进行过整形修剪的刺梨植株,采用电动篱剪在植株的适宜高度(≤1.5m)进行平面式修剪,即不管什么枝条,高于此高度的全部剪短,然后从基部适当疏剪掉过多的主枝以及明显扰乱树形的交叉大枝,树丛保留56个主干,以实现内膛空旷的同时保证结果部位充足,确保产量。
经过试验,该技术具有如下优点:①修剪效率大大提高且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即使是多年未整形修剪的大树,其修剪时间≤2 min/株,比传统修剪方法节约劳动力20-30倍;②坐果部位更加立体化,树冠中部也能很好结果,结果数量不仅未减少且单果重更大,品质提升明显;③果园敞亮、规范美观、树冠矮化,病虫害减少并提高了后期的田间管理及采果效率;④不要求过多专业知识,果农容易掌握,容易推广;⑤安全,避免传统修剪容易导致的皮刺伤手等。
五、果实采收技术
据贵州大学安华明等测定,刺梨果皮由绿色转变为淡黄色时(一般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其中的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高峰,此后果实进一步成熟,果色由淡黄转为黄色以至浓黄色时,维生素C的含量又稍有下降。因此为了提高刺梨鲜果的营养价值,应在果实接近完熟、果皮由绿开始转为黄色时采收。采收时间应选早晚或无雨阴天为好,雨天采收的果实不耐贮运。采果时戴帆布手套将果实摘下放于容器中,剔除烂果、次果、小果,装入塑料果箱、纸果箱或规范网袋后即可运输、销售。